你知道视力表为什么要用“E”这个字母吗?

视力表作为最常见的视力检测工具,相信大家在医院体检的时候都用过。那么你有没有想过,为什么我们常用的视力表上的指示标记是字母“E”呢?下面跟着视博士一起,了解一下视力表的前世今生。

眼镜的诞生早于视力表五、六百年,然而当时的人们苦于没有科学的视力检测技术,只能依靠不停试戴各种类型的镜片来进行配镜。直到1623年,“测量视力标准化”的概念才被提出。西班牙修士达扎在他所著的《不同水平视力的眼镜使用指南》中提出了若干种检测视力的方法,例如在被测者前方放置一定尺寸的物体,然后测量无法看清物体的距离……这些方法现在看来貌似并不靠谱,但视力检测这一理念的提出却意义重大。

1862年,荷兰眼科医生赫尔曼·斯内伦发明了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视力表,他将字符置入5×5的网格内,每个视标为5分弧度,每个视标分解间隔1分弧度的标准规则。同时,他还确立了视力检测的标准,包括测量者与视力表的距离,视力表字体的大小等。这样一来,视力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大大提升。

在随后的一百多年里,视力表又经过了大大小小的多次设计迭代,逐渐形成了三种被各国普遍接受的视力表:

1. 斯伦内设计的视力表,采用拉丁字母,主要使用国家是美国。

2. 兰氏环形视力表,在7.5毫米的正方形中设计一个1.5毫米宽的圆环,再在环上开个1.5毫米的缺口,看起来像C字,所以又叫C表,主要使用国家是日本。根据我国《民用航空招收飞行学生体格检查鉴定规范》,“C表”也是我国飞行员招收所所采用的标准。

3. 目前最主流的国际标准视力表,也就是常见的E表。

我国选用E表,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:一是中国人母语是汉语,对于低龄儿童而言,拉丁字母视力表存在很大的使用障碍,同时拉丁字母本身很容易从轮廓猜测出是哪个字母;另一方面,E在形状上具有一定的栅格结构,对于测试散光有一定帮助,被测者能清楚地辨认左右的E,但是上下的E却辨识困难,就很有可能存在散光。

正是基于以上两方面的考虑,我国在1952年的中华医学会第九届大会上,最终推广普及了国际标准视力表。这个使用“E”作为视标的视力表,也就从此成为了我们一代人记忆中视力表固有的模样。
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针对国际标准视力表的一些缺点,我国缪天荣教授提出了一种“五分记录法”:将视力和视角设定为对数关系,既符合视力生理结构,又便于统计和计算。并以此为基础发明了“标准对数视力表”,也就是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视力表。

随着科技的发展,智能手机成为了我们每天使用次数最多的物品,如果将视力表装进手机里,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随时随地准确测量视力了呢。超级视力表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设计研发的一款专业的视力检测APP,它内置参照国家标准的视力表。家长可以自行为孩子测视力,建立有效的视力档案,定期追踪孩子视力波动情况,图表化的呈现方式便于家长掌握孩子的视力情况。


超级视力表
一款提供专业视力检测和全面视力健康咨询的眼健康管理APP
预防近视,从每日检测开始
☛☛☛ 【超级视力表】官方下载渠道☚ ☚☚

关注超级视力表 获取更多护眼资讯
官网:http://www.v-keep.cn
官方微博:https://weibo.com/visionkeep